返回顶部
资讯中心
展会动态 >>
行业新闻 >>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资讯 > 行业新闻
爆发式增长?从“618”看智能安防成长空间
28
06月
2021

伴随6月18日24时的钟声敲响,轰轰烈烈的年中购物节正式宣告收官。但对于“618”商家而言,一场有关“战果捷报”的好戏才刚刚开始,其也成为透视国民消费新迹象的最好时机。

京东数据显示,6月1日-18日,智能家居品类继续展现高增长潜力,其中智能锁成交额同比增长200%,静脉智能锁成交额同比增长30倍;苏宁易购的数据同样显示,“618”开局1小时,全屋家装、智能家居等产品销售同比增长135%。

640.webp (6).jpg

*天猫官方数据

智能安防增长规模年复合高达30.26%

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下游应用将会越来越聚焦场景化和多样化,5G的商用和AI发展,同样使得智能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过程中,一度被认为“难以落地”的智能安防、家庭安防产品,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根据英国权威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测,“2023年,全球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450亿美元,年复合高达30.26%。”

640.webp (7).jpg

但需注意的是,当前国内的智能安防行业的发展,其较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民用安防占安防市场整体约11%,而美国的民用安防占有率则为50%。放眼未来,以家用摄像头、智能猫眼等代表的家民用安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从政府计划看,由于“雪亮工程”工作重点正从城市中心区域向下沉区域渗透,下沉市场也将具有较大潜力,促进行业加速扩容。

多因素推动智能安防市场增长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智能时代更不例外。随着生活水平与收入的提高,家庭安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然而,据公安部统计,每年因入室盗窃造成的家庭损失就高达11300亿元。如何提升家庭安全感?诉诸科技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

技术和市场相对更成熟的智能安防,在C端市场中潜力巨大。目前,门禁、智能锁、摄像头等安防产品均可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相连接,实现功能产品向智能产品的升级,在保护家庭安全的同时,更能便利生活。此外,相比于其他日常用品,家庭安防产品使用周期长,不必频繁更换,性价比较高。

海量家庭用户群体、高频使用黏性,加上强需求和真痛点,使得家庭安防产品销量在618低价促销时获得爆发式增长。

640.webp (8).jpg

年轻消费群体成为消费新引擎

据统计,在智能安防类产品消费群体中,90后占比超过4成。这些消费者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重视体验、品牌认知成熟,更注重以科技解放双手。

智能家庭安防产品刚好迎合了消费者这一心理,给生活带来满满科技感:智能监控系统自动检测分析,将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推动到用户手机,并将数据保存到云端以备查看;智能门锁刷脸开启,煤气感应器可及时关闭阀门,陌生人闯入时红外探测器发出警报并自动报警等。

据麦肯锡数据,在中国,“90后”消费群体占总人口16%,到2030年,将贡献总消费增长的20%以上,高于其他任何人口类别。“数字原住民”们正在成为智能安防产品消费的新引擎。

宅经济崛起 全屋智能成消费新趋势

进入后疫情时代,长时间的宅家同样也激发了房屋装修焕新、智能家居产品升级的需求,智能家居因其无接触式的交互方式正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从开门时的智能门锁,联动开灯的智能开关,再到无感接触的智能窗帘,自行工作的智能扫地机,智能家居正逐渐覆盖家中的各个空间场景,多数用户家中不再只有一台智能家居设备。

目前,萤石云视频APP目前已连接超亿台智能设备,未来,用户将追求更为自然的沉浸式自然人机交互体验,无感将会是主流方向。

IDC预计,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2.5亿台,同比增长21.1%。IDC报告称,目前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处于升级调整期。

另外,《2020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中指出,25-35岁范围内的智能家居用户数最多,80后、90后成绝对用户群主力,多为后装改善性的单点需求。从增长趋势来看,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95后,终端接受度持续攀升,年轻人更重视单点功能与联动场景需求,设计颜值,也更入95、00后“赏心悦目”的法眼。智能家居开始向更广大的三四线城市的年轻用户下沉。

智能家居产品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正在加速融合,为国人打开了精智生活的更多畅想。未来,智能家居或将成为每一个家庭生活的“必备品”,让安全的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640.webp (9).jpg

加强隐私安全保护 警惕“灰犀牛”来临

从618数据及以上趋势来看,家庭安防是安防企业、智能家居企业一个不可错过的市场。家庭安防提供的用户数据也将为大数据分析提供重要依据。不过,要想撬开家庭安防市场,隐私数据安全不可忽视。出于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关切,用户对智能安防设备的安全级别以及联网讯息保持较高的要求与敏感度。

厂商作为堵住隐私安全漏洞的第一道关,应先行探索,逐渐确立家用视频监控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并加以推广。不能削减在恶意代码防护、云加密、弱口令校验、访问控制等方面的投入,否则一旦安全事故“灰犀牛”来临,将丧失更多消费者,乃至失去用户信任。

 

文章来源:智安物联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